机构简介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简介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独立法人机构。其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中央卫生研究院病毒系,后于1964年成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原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1983年,病毒学研究所划归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02年1月23日,病毒学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简称病毒病所。

  病毒病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病毒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医学病毒学研究机构。一直秉承“一流的疾控依赖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科研促进一流的疾控”的理念,通过前瞻设计和科研攻关具备了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建有国内最大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群,形成完善的疾控应急和科学研究体系,圆满完成了我国各类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和防控任务。病毒病所先后产生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45项、省部级奖100余项、专利授权和成果转化数百项,新药产品近50个,荣获“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集体”“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集体记大功”“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2014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以及“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2017年,侯云德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病毒病所现设有18个专业科室、2个专业管理科室、2个专业学术杂志编辑部和12个职能机构。病毒病所拥有5个世界卫生组织(WHO)参比实验室:WHO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发展中国家唯一)、WHO西太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脊灰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乙脑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轮状病毒参比实验室。此外还拥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朊病毒检测中心和中国微生物菌毒种(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

 

主要职责

  (一)为国家制定病毒病预防控制及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项目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建议。

  (二)组织制定病毒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病毒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卫生标准方面工作;开展病毒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健康教育、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

  (三)开展病毒病监测、相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工作,研究制定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及合作中心的运行。

  (四)承担病毒病相关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应对;承担病毒病相关毒种和生物样本等资源的保藏及技术支持等。

  (五)开展与病毒病疾控、应急、生物安全相关的基础、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及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六)开展病毒病预防控制和研究相关的国家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病毒病预防控制和研究相关的研究生培养、专业人员培训。

  (七)指导地方实施病毒病预防控制相关的规划和项目,开展对地方疾控机构的业务指导,参与专业技术考核和评价工作。

  (八)开展病毒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执行病毒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国际援助任务。

  (九)承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设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设38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党群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教育培训处、资产管理处、审计处、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离退休工作办公室、北区后勤管理办公室、病毒性肝炎室、中心实验室、朊病毒病室、病毒性出血热室、虫媒室、狂犬病室、流行性感冒室、病毒性腹泻室、应急技术中心、肿瘤病毒室、脊髓灰质炎室、麻疹室、生物安全研究中心(P3、P4实验室)、病毒资源中心、病毒医学转化中心、病毒疫苗与免疫室、形态病理室(洪涛院士实验室)、HIV和疱疹病毒室(曾毅院士实验室)、分子病毒室(侯云德院士实验室)、新发和再发病毒病室 (高福院士实验室)、疾病控制(应急)办公室、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病毒学报编辑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辑部、Biosafety and Health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