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公示(2)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06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641号),现将拟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项目予以公示。

自即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候选人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附件:“我国H7N9禽流感等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公示

 

    联系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联 系 人: 赵秀军

    通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病毒病所科技处

    联系电话:010-58900663


 

附件

“我国H7N9禽流感等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公示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我国H7N9禽流感等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主要完成人:李兰娟,舒跃龙,管轶,高福,陈瑜,王大燕,袁正宏,高海女,袁国勇,余宏杰,冯子健,郑树森,王宇,杨仕贵,陈鸿霖,李群,朱华晨,周剑芳,高荣保,吴南屏,胡芸文,姚航平,张曦,俞亮,郑书发,施一,揭志军,崔大伟,梁伟峰,武桂珍,郭静,盛吉芳,刁宏燕,杨益大。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汕头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申报奖励等级: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二、推荐单位意见

2013年春,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极高,极易蔓延至全国,造成社会恐慌,形势十分紧迫,社会高度关注。项目组迅速开展研究,迅速发现并鉴定该起疫情病原是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阐明了该病原分子特征、起源和进化机制,显著提升我国新发突发病原快速识别能力。首次阐明该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证实活禽市场是该疫情感染源头并提出关闭活禽市场防控策略,为控制疫情蔓延做出重大贡献。首次阐明该病毒关键位点突变是导致跨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揭示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重症化机制,实现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理论突破。系统揭示患者临床特征,创建并应用“四抗二平衡”和创造性应用李氏人工肝技术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使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技术引领世界。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终结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历史。第一时间研发成功该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全球疫情应对,标志着我国为国际新发突发疫情防控提供技术输出和服务。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被国际社会誉为传染病防控典范,推动中国传染病防控力量从追随者成为领跑者,阻断了疫情向全国蔓延,降低了病死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我国传染病防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三、项目简介

2013年春,恰逢SARS过去第十年,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呼吸道传染病,来势凶猛,病死率极高,且呈蔓延趋势,造成社会恐慌,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项目组团队作为我国传染病领域的核心力量,在国务院领导下,针对防控不同阶段的关键科技问题,获得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能力,避免了SARS悲剧重演,保障了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取得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包括:

1)迅速发现并鉴定了此次重大突发疫情的病原是一种全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第一时间向全世界公布了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阐明了其分子特征、起源和进化机制,创新和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病原的快速识别技术体系和能力。

2)首次阐明该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证实活禽市场是H7N9禽流感的源头,为政府关闭活禽市场提供了决策依据,既有效控制了疫情,又保护了家禽养殖业,实现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精准防控,避免了SARS悲剧重演。

3)首次阐明了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Gln226LeuPB2蛋白Asp701Asn等位点的突变是导致跨种传播的关键分子机制,首次深度解析了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蛋白晶体结构,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患者重症化的主要免疫病理反应,从病毒和宿主多因素、全角度揭示了H7N9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创建了一套新发突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技术和新理论体系。

4)首次系统揭示H7N9禽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和规律,创建四抗二平衡治疗新策略,创造性运用李氏人工肝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病死率,为全球H7N9禽流感诊疗提供了技术手段,使我国新突发传染病救治技术引领世界。

5)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种子株,终结了我国流感疫苗株必须依赖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历史,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零的突破,为我国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预防提供了新技术平台。

6)成功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向全球推广,用于H7N9禽流感应对,为早期确诊和降低病死率发挥显著成效,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为国际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提供技术输出和服务的能力。

项目组获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国际顶级杂志连续发表,共22篇,平均影响因子36.66,其中5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4科学发展报告》,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 项。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并指出要全国共享。美国政府派遣驻华领事和美国CDC专家专程向项目组学习,为美国未来防控提供经验。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该项目研究成果堪称传染病防控典范。项目组造就了一大批新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后续应对MERS、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国际重大新发突发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传染病防控力量从追随者成为领跑者。该项目研究成果在我国传染病防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四、客观评价

该项目研究成果实现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不仅成功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而且为其他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显著提高了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了中国传染病防控力量走向国际舞台。项目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

1.项目组在疫情发生后快速确认病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美国疾控中心流感部主任Nancy J. Cox博士等国际专家认为该研究为全球科学家深入研究这种新病原的特性,评价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及时有效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全球共同应对该新发传染病赢得了时间NEJM 2013;368(20):1862-4)。《Nature》杂志发表社论,称赞中国H7N9早期的快速响应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具有同美国同样的快速发现并确认新发传染病病原的能力Nature. 2013;496(7446):397)。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生态学研究合作中心主任Richard Webby博士等专家在Faculty of 1000发表评述,认为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H7N9的暴发提供了第一手详细的资料;对H7N9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前我们一直关注H5N1禽流感病毒,而这篇报道提醒我们更应该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

2.新型H7N9病毒发现后,李克强总理来到项目组考察病毒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总理了解到,这里的研究人员第一个发现H7N9病毒。李克强说,这是科学鉴定而且是权威鉴定。

3.项目组基于研究成果所制定的防控策略,实现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对的精准防控。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中评述:中国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范。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博士称中国的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堪称典范。《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评价中国当前对H7N9疫情的应对是合适的Lancet Infect Dis. 2013 Jun;13(6):465)。

4.项目组对新发病原感染和致病机制的理论研究突破,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项目研究成果在《Lancet》发表后,杂志专门邀请国际著名病毒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Marion Koopmans教授发表亮点评述,认为该研究成果揭示了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传染病致病的炎症机制。针对项目组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成果(Nature. 2013;499(7459):500-3),德国马尔堡大学国际著名病毒学家Hans-Dieter Klenk教授在F1000上发表评述,认为“该研究揭示了该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的分子特征,表明该病毒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潜力,需要密切监测其进化。知名病毒学家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Ron Fouchier教授对项目组发表在Science上的成果(Science.2013;341 (6142):183-6),进行评论“尽管这个病毒传播力较弱,但它可以传播,因此大家必须认真对待这个病毒!”。

5.项目组创建的四抗二平衡和李氏人工肝新技术新策略,显著降低了病死率,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201341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专程考察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肯定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抗击H7N9禽流感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并指出:作为国际一流医院的浙大一院,发挥了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临床和科研优势,创造了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法,为全国医疗系统抗击H7N9禽流感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中“十个更”里“更好的医疗”做了一个生动的注解。刘延东希望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作为全国救治H7N9禽流感的基本原则继续发挥更大作用,也希望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继续发挥优势,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李克强总理于4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H7N9防控会议专门听取了刘延东副总理关于华东四省一市的工作情况汇报,李克强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在H7N9救治中的成绩,并强调指出,降低病死率是禽流感疫情防控中的重中之重,浙江的经验要全国共享。

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的出色业绩引起了国际关注和反响。美国政府派遣驻华领事和美国CDC专家专程到杭州向项目组学习,美国专家对李兰娟院士团队在抗击H7N9禽流感展现出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及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了由衷钦佩和高度赞赏,认为取得的经验为美国政府未来应对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2014221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电话会议向项目组负责人李兰娟院士征求H7N9诊治建议,并邀请她参与修改全球的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Nature Communications执行主编Ed Gerstner博士参观本实验室,对取得的成绩表示了敬佩:“非常感谢让我们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专家在此领域取得的成就,非常振奋人心”。

6.项目组研发成功疫苗种子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1027日,《人民日报》以“我科学家成功研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为题头版头条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凤凰网等主流媒体也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7.项目组发表的五篇文章(Gao R., et al. NEJM. 2013; Gao H., et al. NEJM. 2013; Chen Y., et al. Lancet. 2013; Zhou J., et al. Nature. 2013; Zhu H., et al. Science. 2013)均入选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8.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14科学发展报告》和《2014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研究成果获得2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五、推广应用情况

本项目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项目研究成果为我国成功防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培训了以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一线医务人员,提高了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1)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制定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与第2版)、《医院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标准操作程序》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等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和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2)  多次通过视频网络平台对全国进行 H7N9诊治培训,接受培训的医务人员达 2000余人。同时在 H7N9 禽流感疫情暴发期间多次组织或派遣骨干专家赴全国各地会诊、指导诊治工作。截止日前,已派遣技术骨干赴新疆、南昌、南京、镇江和山东等地会诊180余人次,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带到基层医疗机构。疫情期间18家单位派220人次到项目组单位现场学习。

(3)  项目组首次成功研制获得H7N9病毒疫苗种子株,打破了我国流感疫苗必须依赖WHO提供的历史,标志了我国具有自主研发流感疫苗的技术储备。该疫苗株已经通过浙江天元生物有限公司转化。

(4)  项目组成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诊断试剂,首个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H7N9检测试剂盒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已广泛用于我国临床实验室,大陆所有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同时为传染病重大专项实验室、武警及解放军疾控中心、军科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质检总局等单位提供了试剂。同时向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及柬埔寨、泰国、菲律宾、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技术培训和检测试剂。该检测技术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全球H7N9禽流感应对。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七、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针对我国突发的人感染H7N9 禽流感疫情。本单位充分发挥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色和优势,全力应对,艰苦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活禽市场是H7N9 禽流感的源头,首次发现H7N9 关键基因突变导致病毒从禽向人传播,首次发现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7N9 感染重症化的关键原因,为政府决策、干预活禽市场、控制传染源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地提出了四抗二平衡治疗策略,创造性运用人工肝技术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救治H7N9 禽流感重症患者,成效显著,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病死率。及时总结H7N9 禽流感临床诊治成果和经验,向全球首次揭示H7N9 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和发病规律。本团队还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 病毒疫苗种子株和H7N9 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在N Engl J MedLancet 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10 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1 项;主持制定临床指南2 部;提升了我国H7N9禽流感防控的国际学术地位,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提供了项目研究所必需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技术平台以及研究人员队伍。通过项目研究,首次发现一种新型三源重配H7N9 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同时也是首次发现对禽类低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可以导致人严重的临床感染;揭示了新型H7N9 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和重配机制;明确了H7N9 禽流感病毒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低致病性H7N9 禽流感病毒导致人严重临床感染的机制,证明H7N9 禽流感病毒在人肺组织中的高复制力造成了肺功能受损,细胞因子风暴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以及人群缺乏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力是导致H7N9 感染临床重症的重要机制;系统评价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力,发现H7N9 禽流感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复制效率较低,在哺乳动物中经空气传播的能力有限,因此导致有效人际传播的风险较低,但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此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潜能不容忽视;首个成功研发检测试剂,为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技术援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相关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发表在New EnglJ MedNatureScience 等杂志。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3 年起,在传染病防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建立了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建立了大流行防治技术规范体系,积极组织实施流感大流行应对准备工作;人感染H7N9 禽流感突发疫情发生后,适时提出科学防控的措施和建议,对全国防控工作起到了科字指导作用,在联防联控专家委员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4)复旦大学

H7N9 禽流感病例的早期发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了系列检测工作;组织对疫情早期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临床转归与病毒载量及病毒耐药突变的关系研究,发现所有病例均呈现肺炎症状,其中两例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病毒产生了耐药突变,从而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受,从而提出病毒对抗病毒药物耐药是导致感染者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临床救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项目研究提供了必需的人员和仪器设备等支持。

5)汕头大学

系统组织开展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和起源研究,深入研究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力,发现H7N9 禽流感病毒不具备飞沫传播能力,其造成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极低,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潜能不容忽视,相关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相关研究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

6)香港大学

系统组织开展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和起源研究,深入研究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成功研发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疫苗种子株,相关研究发表在Lancet CID等国际顶级杂志。

7)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参与遗传进化和基因结构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至少有4个起源,多样性分析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来自2个品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杂志。

8)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组织和管理上海市流感监测网络,在H7N9 禽流感病例的早期发现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了系列检测工作,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7N9 禽流感防控的总体部署下,成功应对上海市H7N9流感疫情。相关研究发表在New Engl J Med 杂志。

9)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为上海市传染病定点医院,为早期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第一手临床资料和标本。相关研究发表在New Engl J Med 杂志。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2013年春,恰逢SARS过去第十年,长三角地区突发不明原因呼吸道传染病,来势凶猛,病死率极高,且呈蔓延趋势,造成社会恐慌,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项目组团队作为我国传染病领域的核心力量,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内9个单位34名主要研究人员参加,按照各个单位的职责和优势联合攻关完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我国新发传染病研究领域的优势单位,拥有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在项目中研究证实活禽市场是H7N9 禽流感的源头,发现H7N9 关键基因突变导致病毒从禽向人传播,发现“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7N9 感染重症化的关键原因,提出了四抗二平衡治疗策略,创造性运用人工肝技术阻断“细胞因子风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成功研制我国首个H7N9 病毒疫苗种子株和H7N9 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在项目研究中发现一种新型三源重配H7N9 禽流感病毒可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揭示了新型H7N9 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和重配机制,明确了H7N9 禽流感病毒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低致病性H7N9 禽流感病毒导致人严重临床感染的机制,证明H7N9 禽流感病毒在人肺组织中的高复制力造成了肺功能受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建立了创新性的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建立了大流行防治技术规范体系,积极组织实施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人感染H7N9 禽流感突发疫情发生后,适时提出科学防控的措施和建议,对全国防控工作起到了科字指导作用,在联防联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复旦大学在H7N9 禽流感病例的早期发现和系列检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所有H7N9 禽流感病例均呈现肺炎症状,发现两例病例产生了病毒耐药突变,提出病毒耐药是导致感染者临床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汕头大学系统组织开展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和起源研究,发现H7N9 禽流感病毒不具备飞沫传播能力,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潜能不容忽视。香港大学系统组织开展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进化和起源研究,深入研究了H7N9 等禽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机制,成功研发我国首个H7N9禽流感疫苗种子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参与遗传进化和基因结构研究,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至少有4个起源,多样性分析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来自2个品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和管理上海市流感监测网络,在H7N9 禽流感病例的早期发现和系列检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应对上海市H7N9流感疫情。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作为上海市传染病定点医院,为早期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第一手临床资料和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