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所向全国发送寨卡病毒检测试剂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01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一种经蚊媒传播的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从人体中分离到病毒,但早期人间寨卡病毒病病例很少,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2007年,病毒由东南亚传到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群岛,引发首次人间暴发疫情。随后,寨卡病毒流行地区不断扩大,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到2016年1月有23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疫情呈快速蔓延之势。同时,欧洲、北美、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地区也存在病例输入的风险。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约为数天至1周。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20%表现临床症状,通常较轻,表现为斑丘疹、发热、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病例很少、死亡病例罕见。但也有病例出现格林-巴列综合征,妊娠期感染可能会引起小头畸形等出生缺陷、流产或死胎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以传播该病毒。目前,寨卡病毒病无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主要的防控措施为及时发现病例,预防输入和疫情扩散,落实媒介生物控制措施等。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在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和技术和检测技术平台”课题资助下已建立了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储备,在南美洲出现寨卡病毒病疫情后,又迅速对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试剂进行了进一步和规范,建立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并于2016年2月1日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5个计划单列市疾控中心和8个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发送检测试剂,保障全国范围内能够及时开展病例监测与管理,妥善落实预防病例输入防止疫情扩散的各项措施,确保全国人民渡过安乐、祥和、愉快的春节假日。

 

 

 

                                                                            出血热室  李建东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