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塞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里,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16
塞拉利昂当地时间3月12日午夜,弗里敦郊外的Jui早已是一片漆黑,而塞中友好生物安全实验室里依然灯火通明。自11日早晨实验室正式开始接收埃博拉病毒标本进行检测工作到现在,检测队的队员们连续奋战了十多个小时,然而大家已经记不清楚这是来到塞拉利昂以后第几个不眠之夜了。
实验室第一天正式启用,共接收检测标本24份,这也是最近两周中国检测团队样本量最多一天。这天承担检测任务的是固定实验室检测队检测组第2组,他们是王芹副研究员、宋敬东副研究员、聂凯副研究员和雷雯雯博士。杜海军副研究员担任信息员,队里年龄最小的蔡琨负责实验室的各种保障,中国CDC公共卫生队队长兼固定实验室检测队队长董小平研究员坐阵指挥首场战斗。队中唯一的2位女性成为了首批上阵的队员。虽然前期已经做过多次演练,部分队员前一周以来也在移动实验室直接擒获过埃博拉病毒,但毕竟是在一个全新的实验室工作,仪器设施完全不同,检测流程也略有差别。能否准确顺利完成检测工作直接关乎到中国检测团队的无缝平稳交接,更关系到埃博拉病人的准确管理和疫情控制。讨论、准备、检查、测试是队员们一大早进入实验室反反复复的工作。晚上7点半左右,队员们正式全副武装进入已经熟悉了近1个月的P3核心区。核对样本、分装、灭活、核酸提取、信息传输、PCR反应等等,每一步骤都按照SOP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队员们的共同努力,检出埃博拉阳性标本1份,疟疾阳性标本1份。看到PCR显示屏上的阳性样本的反应曲线逐渐升高,这些曾经完成过几百次、甚至上千次PCR反应的专家们显现出孩子般的兴奋。当晚轮休的其他7名队员在忙碌一个白天后也没有马上踏实地休息,王环宇研究员、张勇研究员、郭建强副研究员、王衍海、隗合江、肖康和中国CDC公共卫生队临时党支部魏强书记不停地电话、微信询问检测进程,直至深夜。病毒病所在移动检测队的4名同事高荣宝、王峰、王宏、陈操也不停地“骚扰”。当晚的检测队微信群极为火爆。当董小平队长在检测报告上签字,杜海军副研究员将检测结果报告给送检医院及相关单位后,表明我固定实验室首战告捷,实现了埃博拉病毒检测平稳无缝地从移动实验室转移到固定实验室。
自2月8日固定实验室检测队到达塞拉利昂以来,队员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他们被后方的同事们称为“钢铁侠”。完成了各种实验室准备,接待了包括塞国总统、UN在塞埃博拉应对总协调官、WHO驻塞代表、塞国卫生部高官等的视察,也和美国CDC、英国卫生机构的专家进行互访交流。同时还从事着和专业无关的大量体力劳动。尽管在异国他乡,条件有限、困难和不便重重,但是每个人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为非洲人民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人道主义救援,为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这样的不眠之夜太值得了!
援塞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